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常德悲剧:让谴责无差别杀戮之声更加响亮一点
魏加宁:日本之所以能走出“大衰退”,靠的是不断改革,而不是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
国内突然宣布,将大规模调整经济布局!又一朝阳行业悄然崛起,新一轮机会出现了!
泪目!8死17伤!江苏一职校持刀伤人案,背后隐情令人心惊!
阿哲点名爆瓜抖音好友!VIc上线喊话!夏可可被扒抵押资产!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钝评奖交流实录】——关于写作的有趣练习和若干答疑
钝评奖
2023-10-06
Editor's Note
收获很多,希望长期合作!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大橘科幻
Author chihui
先来介绍一下
钝评奖
——
这是一群有趣的科幻爱好者,他们致力于让科幻迷聚在一起,交流,活动,让作者听到读者的声音,让读者说出对作者的心声。
钝评奖口号:真实感受、真诚评论,帮你砸烂读者和作者的最后一堵墙!
随着评刊渐渐追上进度,和钝评奖的活动也节奏同步,于是应钝评奖的邀请,我参加了此次8月评刊交流活动。
以及,在此要向那些没能在腾讯会议参加活动的小伙伴道歉:由于我的个人需求,临时将音频会议改成了文字交流。非常抱歉影响了你们参与活动的热情。
此次活动分成三个部分。
1. 从8月刊出发进行的一些对创作的讨论。
2. 一个有趣的写作练习。
3. 自由问答。
现将讨论内容整理如下。
【为便于阅读,对聊天文字进行了修订整理。以及应参与者要求,有部分删节。】
【8月刊相关创作讨论】
主持人:
啊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在刚刚结束的八月份评刊活动中,许多优秀的小伙伴们都为我们呈现了非常多的优秀作品,迟卉老师也在贴吧中呈现了对八月刊文章的阅读感受。
在迟卉老师的一些评论中,我们可以瞥见许多新手作家常见的写作弊病,那么就让我们关于这些问题来进行一些深入讨论。
主持人:
老师,您在《伪证》提到——名字是读者的认知壁垒,那么还有哪些造成读者阅读体验感差需要避雷的地方?
CHIHUI:
挠头。就像是一条路,你把它推平铺上石头或者水泥,它是平坦的。
但是同样是这些石头和水泥,堆在路中间,它就成了“壁垒”。
写作的困难之处也在于这里,同样的材料不同的用法,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比如说,同样是一堆中西日混用的名字,放在一个交流场景里,那就是阅读壁垒。如果一起并列在月球上的无人碑正面——那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展开。
绝对中立大甲虫:
在前者里,读者是要去记忆这些人名并且和剧情行为对话匹配的,但后者里就可以当做单纯的背景?
CHIHUI:
其实可以更简单一点,“引导”和“预期”
引导是什么——
想像你的读者,从正门进来,你带着你的角色。介绍给他。这是个英国人,这是个俄罗斯人,名字巨长,这是个日本人。你会告诉你的读者这些人的全名,但是同时你会很体贴地告诉他一个绰号或者一个缩写,因为你知道他记不住。
如果你要给你的朋友讲一个科幻故事,但是你打算花半个小时先解释科学原理,那你得给他买酒,至少一瓶。但你没法给你的每个读者都贿赂一瓶啤酒。所以你最好在开头把科学原理写得简单一点。
你的朋友对你富有耐心,但你的读者可未必。当然这是另一个问题了。
主持人:
好像相当一部分作者都会选择在全文的后三分之一处解释科学原理,
给故事丰富血肉,往往伴随着故事达到尾声。
天河云舟:
想到海贼王的外国人名,很多简单的,或者特点鲜明的。
罗杰、艾斯这种。
森林蝙蝠:
我起了个泰国人名叫“炳·巴拉育”,职务是总理,后来一概称之为“炳总理”
不仅看得方便我写得也方便。
CHIHUI:
那么预期是什么——
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我看到一个日本名字,我会觉得接下来都是日本名字,但是下面是一个英国名字,那我就要花额外的注意力去管理它。有些人能够处理这种切换,有些人不能。贴吧也有读者说了,对他来说名字切换不成问题。
就像对我来说快速阅读不成问题一样,但是要清楚,有些能力是少数人才有的,当你需要扩大读者的时候,这些名字就成了障碍。
预期是你引导读者的时候,他想要看的,他看到你用来提起他兴趣的东西之后,他会有一个期待,我们不必百分之百地符合这个期待,读者会喜欢意外和惊喜,但是他们拒绝接受“失望”。
什么是“惊喜”,我们读好的故事都知道。
什么是“失望”,这个……进击的巨人的结尾给了我们最佳的例子。
但如果“预期”被拉得太长,就会变成“厌倦”。所以我会删节开头来避免这种情况。
我曾经和朋友开玩笑说:
写作是管理自己的情绪。修改是管理读者的情绪。
云之云白:
如何管理读者情绪,有什么方式方法吗
CHIHUI:
给别人看,不是问他们建议或者理论,而是问他们有什么感觉。
对我来说这些“感受”反而最重要。
但是我知道很多小伙伴在感受同调方面容易出现障碍。所以,给别人看是第一位的,收集意见的话,有啥收集啥。
森林蝙蝠:
“有什么感觉”不就是“问建议”了吗?很多人其实只有朦胧的感受,无助于作者吧?
能细说怎么利用感受吗,我是觉得众口难调,光凭朦胧感受我都不知道错在哪里。
绝对中立大甲虫:
喵大觉得亲友团或者非专业的社群,相比专业读者(比如编辑)的意见,能起到什么更不可代替的作用,或者说听取他们意见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CHIHUI:
“看不懂”是最重要的反馈,可以进一步问哪些地方看不懂。对看不懂的地方修改,这个是让作品获取更多读者的关键。
“喜欢”和“不喜欢”是次要的反馈。大部分集中在角色上。可以有助于作者调整角色。尤其是写和自己不同性别的角色。
也可以管理问题,比如直接问他们能不能看懂,或者是否喜欢。
绝对中立大甲虫:
感觉我是那种写完了不想读自己作品的人
社会你溥姨:
对的,有时候就顾着自己写得爽。
CHIHUI:
写东西的时候我无视任何“写作技巧”,只管把想写的东西尽可能的写出来。
写完了冷置一周到一个月,回头去修改。
Epoch_SoC:
我想问的一个问题是,一篇科幻类型的短篇很多都围绕着一种新的点子或者技术开始塑造,但是作为作者本身,这个点子会在反复的打磨中逐渐失去新鲜感,直到对作者本人看起来完全“泯然众人”,以至于让作者不断投入新的有惊异感的设定和场景进入,但这样却又会加重读者的“看不懂”
最终的成品往往会让读者看不懂的同时又让作者本人觉得味如嚼蜡。
如何管理这种落差呢?
CHIHUI:
3个月内写完。超过这个时间的落差无法管理。我因此废了一个长篇。
Epoch_SoC:
长篇也是?
CHIHUI:
长篇的“核心”更难管理。
除非你做成升级式的。或者剧集式的
森林蝙蝠:
长篇不都是剧集式吗
CHIHUI:
你说的是网文长篇。我说的是20万字左右的实体书长篇。两者的结构和写作手法都完全不同。
主持人:
下面是第二个环节:
创意讨论
首先请迟卉老师介绍一下我们的玩法
CHIHUI:
嗯~是这样的。
假设有这样一期科幻世界。它出版于2022年的第17个月。
没错,这是一期完全虚构的科幻世界。
没有任何人看过它。但是所有人都宣称它是存在的。有些人说它值得看,里面有很多好故事,有些人说它烂透了,里面都是烂故事。
但是没有人看过它,虽然大家都会评论它。
这期虚构的科幻世界一共有4篇小说,它们的名字分别是《穿越太阳的牢笼》《星星点冰》《铁的低语》和《不曾爱我的你》。
请大家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任选一篇虚构的作品,杜撰几句对它的评论。可以是赞美,也可以是批评。
只有10分钟,所以可以写的简短一点。
社会你溥姨:
杜撰的内容里面可以编一点自己假想的内容吗还是就纯假想啊
CHIHUI:
信息已经给出,你可以增加内容进去
【书评汇总】
不存在的最优解:
里面最差劲的是不曾爱我的你,作者的语言过于赘叙,太刻意的营造出那种浪漫的氛围而忽略了对核心构思的阐述和故事情节的推动
森林蝙蝠:
所谓星星点冰,可以说毫无创意,只要你能把一块冰扔进太阳里,它自然而然地就会聚变,有必要扯一篇科幻小说出来吗?作者无病呻吟,编辑也是没稿挑了吧?
绝对中立大甲虫:
铁的低语:这是一篇有着浓重工业气息的作品,饱含着对旧日辉煌时代的追忆,表现了在急速社会转型下人的命运,作者显然是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对上世纪末期的工厂生活做了一个全景式的描述,美中不足的是,对矛盾冲突的处理要么过于平缓,要么过于突兀,以至于人物形象在这样扭曲的节奏感之下也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尤其是人物从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转变缺少铺垫
刘石拓:
《不曾爱我的你》评论:本篇作品文笔较好,对人物的刻画也比较细腻。通过对主人公反复的情感纠葛的描写,以及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在求而不得的路上越走越远的情节叙述,构成了一篇较有韵味的故事。但是阅读时也感觉作者文艺气息稍重,涉及主人公和女主角(如果从未答应过主人公的对象也算是女主角的话)的感情纠缠描写有些繁琐,阅读体验稍受影响。
社会你溥姨:
双向核变发动机飞船?作者是没读过胎教吗?飞船刚到木星就被大气捕获了这抄的大刘吧?!打娘胎里没学过尊重原创是吧?得亏后面飞船爆了,要不然我还真不知道作者是用手写字的。(骂的有点脏大家将就看)
xubeihuati:
铁的低语缺少故事情节安排,就像两块干涩的面包片中间只涂了一层薄薄的番茄酱。像是一篇科普文,我说作者啊,你是不是走错赛道了?直接把大学教材的理论公式加一点苦涩的内涵匮乏的衔接语,就是科幻小说是吧,这边建议您去考一个教师资格证
地瓜:
“比较起来,不恨比不爱要容易得多”。《不曾爱我的你》展现的便是这样一场关于自由意志与注定爱的悖论。对于恋爱机器人来说,似乎不具有“不爱人”的权利。“它”对我的爱情的陈词滥调也对千万万个购买了同款型号的消费者述说过。残缺但充分的喜怒哀乐,与人类想象中“最完美的爱情”到底如何选择呢?
我想故事最后给我们的答案是明确的:主体能够给予对方最好的爱就是自由。是在仅有的短暂时间里将所有的激情奉献给彼此却在褪色后选择离场。因为当你选择不爱你的时候,我才能相信你曾经对我的爱是真实的。
Epoch_SoC:
虽然科研人员已经证实,在太阳系外围的高温等离子屏障只是稀薄的无法阻碍任何物质进出的薄薄云带,不是《穿越太阳的牢笼》中先进文明制造的枷锁,但现实中的太阳系又何不是我们的牢笼呢?飞向距我们最近的比邻星需要数个世纪——而这对于人类短暂的生命来说近乎永远,我们将死亡作为一个人能为了自由付出的最大代价,冠之以“牺牲”的名义,但若要打破这种牢笼,走向那无尽的群星,仅仅是无情的时间本身便足以吞噬无数代人的生命。
社会你溥姨:
《星星点冰》作者巧妙地运用了20世纪中国著名歌曲《星星点灯》的一些想法,将飞船进行宇宙航行途中所借用的恒星定位系统以瞬间坍缩冰冻的方式完成了对读者的反向科学文化洗脑。以宏大的故事讲毫不搭噶的男女主脑残相恋情节,具有一种21世纪早期某些网络文学的特色美。
帝都的惊叹:
《穿越太阳的牢笼》光听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太空旅行”“冲出太阳系”之类的老套剧情,其实讲的是仿生人如何在紫外线环境下生存的故事。作者忧郁的笔调与故事主旨相得益彰,就在读者以为故事会以悲剧收尾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反转,而这一切却巧妙地安插在了之前的情节中。我们从主角保罗身上看到了一些熟悉东西,人类特有的坚韧,又或者说是绝不屈服的抗争精神。或许应该感谢那个粗心的人类教授阿西莫,他过早的放弃,才让我们欣赏到了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折刀:
《星星点冰》虽然主角叫星星的设定很烂俗,但是我喜欢。文章以一个游戏宅的视角切入,至于为什么要玩一款各种设定都有的缝合怪游戏?当主角把游戏玩通关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的视角描写很奇怪,但是由于全人类都在玩,所以我没太在意。直到人类被高玩主角在游戏里转换了种族——所以作者就是在玩进击的巨人烂梗!但是我喜欢。中间高潮震撼人心,主角的居住星球因为星星的位置变换而永冻,此时和游戏视角里的设定开始呼应,人类为了求活试图冲出星星的包围,读者此时已经能看出主角对比人类的视角及心理的不同了——然后烂尾了。主角的思想作者没能给出很好的解释,他和人类的关系停留在“想要拯救”这个浅薄层面上,却没有给出合理的原因,人类种族变换成因也语焉不详,最后对于“人类变成星星”这种隐喻显得像小孩舞手枪。作为一篇黑暗童话,用“星星”来转换生命形态,“点冰永冻”来获得长生,“宇宙和游戏”来制止这条道路,想法很好,但作者笔力太差。最后宇宙和游戏的呼应写得像网游界面,又乱又杂。主要问题在于作者本身都没能掌握好主角的心理,以及他拯救的目的,因此时间线很乱。建议多删一些没用的宇宙描写,再把那些过于隐晦的暗喻和呼应拎出来亮一亮。
主持人:
看来大家都创作的差不多了
下面请迟卉老师来讲一下
CHIHUI:
这个练习我自己做的时候,是一石二鸟,但是有了大家的参与,就可以一石三鸟。
CHIHUI:
第一部分
叫做“灵感触发器”。
在我写不出东西或者没什么可写的时候,我会直接杜撰一些标题。或者去书店随便看一些有趣的词语,然后想像它们就是一篇科幻小说的标题,有些时候会展开故事,有些时候不会。算是一种有趣的思维游戏。
有时候还会把普通的成语换掉一两个字,来作为标题,有时候会收获很有趣的故事。
CHIHUI:
第二部分
则是“空人形”。这其实是一个心理学训练的变体。
在心理学小组里,有时候导师会让大家想像一个不存在的人,然后大声说出对这个人的评判。
因为“目标”并不存在,所以就少了“顾虑”。我们得以说出在那一刻我们最感兴趣的想法。
伪心理学精神分析会说这是你的镜子,但其实它只是你“此刻”的镜子。把“人”代换成“作品”之后可以看得更清楚。
CHIHUI:
我们面对一个虚构的作品进行评论,你看到了一些东西,你想到了一些东西,你说出来。在一小段时间(大概一个星期到一个月)里,它可能是你在写作上或者评论上比较在意的东西。
这部分我留给大家自己去品味:在你构思这个虚构评论的时候,你致力于哪个方向?它让你有什么感觉?
CHIHUI:
我自己在做练习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是篇烂稿子,因为它塞了太多的公式”。考虑到我写了一个月的依尘专题,我觉得这是很合理的。:P
CHIHUI:
第三部分
,就是有趣的地方了,是单独一个人做这个练习不会有的好东西。
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大家的评论的关键词。尤其是好和坏的那些。
好:丰富的生活体验 展现故事 故事有深度 文字和主题协调 结尾有反转 角色鲜明 高潮足够震撼
坏:语言冗赘 没有创意 矛盾冲突不足 缺少铺垫 构思差 情节单薄 丢公式 脑残恋爱 高潮不足 说教 结尾乏力 描写过多
——在对于虚构的作品的评论里,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整理出对于真实的作品,我们的判定标准。
如果只是对真实的作品,反而没这么清晰了。大家会因为不同的看法吵起来。但是虚构的作品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反而可以给我们更清楚的答案。
好啦。这个小游戏可以留给大家慢慢去回味。以前人数少很难做这么丰富,这次对我来说也是个很大的收获。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个环节:
提问环节。
----------
不存在的最优解:
啊我先来
,迟卉老师有什么别的长篇计划吗?
CHIHUI:
短时间内没有。我这段时间会以短篇创作为主。
云之云白:
短篇创作会多篇并行吗
CHIHUI:
不会。我会在1-2个星期内集中创作一个短篇,
但是构思阶段则是并行的。
我会记录很多碎片。
----------
Epoch_SoC:
喵老师的写作营会长时间开展么?
CHIHUI:
写作营还在摸索。
目前看的话2个月或者3个月开一期写作营是比较合适的。
----------
绝对中立大甲虫:
怎么统一读和写的体验,比如解决手低眼高的问题,或者说怎么把读别人作品(不论是好的作品还是坏的作品)时获得的经验转化为自身创作的动力?
CHIHUI:
很难。首先我不知道你是哪种类型。
写作者有两种类型,直觉型和解析型,解析型到最后看书都没法好好看,脑子里全是理论。我比较幸运是直觉型,看书就只管看,写作就只管写。修改的时候才去解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是阅读到写作不是直接转化的。而且它是个缓慢积累的过程。
我的建议就是多读和广泛读,如果遇到那种会让你心动的作品,可以反复读。
森林蝙蝠:
完犊子,我是解析型
CHIHUI:
解析型多去看电影。读书直接朗读。声音可以压下脑子里的分析
听书是解析型的技术福音
----------
折刀:
老师好!问一下创作方面的问题,这里举例中元节,主打氛围感的塑造,科幻元素只是一个启迪创作的元素,然而这种偏向于情感和氛围的小说却没有一个比较跌宕的故事线(尽管故事线非常完整),那么有没有必要在情感拉满的基础上让故事更复杂一点?还是说不必过于追求“复杂故事线”?这是一个取舍问题还是最优解问题?
CHIHUI:
这是一个作者需求问题。
中元节是宝树写的,他对复杂故事和技术都没兴趣。如果我经手编辑这个文章,我不会让他往复杂修改。
但假如这篇是晓灿写的,我就会拎着他耳朵让他改后半部分了。
换言之,我会先考虑作者的写作需求。然后才考虑作品的优化,因为“你不可能推动一个作者把作品向着他不想要的方向优化”。
所以最终回到你自己@折刀 你想写更复杂的故事吗?
折刀:
有这种倾向,然后越写越多变成主线不清晰的废稿
CHIHUI:
当初■■■■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给他的建议如下:
1. 用14个字说清楚这个故事。如果不能就删,删到只剩你想要的。
2. 在这14个字的基础上保留作品的核心和主线
3. 其它的撕扯出来,留着,写别的故事。
云之云白:
为什么是14个字,有没有什么说法(随便问问
CHIHUI:
“我给你说啊……xx家的xx最近xxx了……”
----------
Epoch_SoC:
短篇科幻是更推荐从一个好(或许戏剧化的)故事本身去逐步增加科幻元素,还是从特定的技术或者科幻设定出发去放置工具人(并尽量降低他们的工具化程度)?
中长篇的话可以两头一起抓,但是短篇也这样做的话就不太能控制字数。
CHIHUI:
事实上创作的时候两种都会遇到。还有第三种:我特别想写一个角色,然后给他故事给他设定。
但是短篇不建议两头一起抓。也就是你写的时候一开始就要明确:我这个故事是故事为主还是设定为主,或者是角色为主。篇幅有限,你需要有效分配。
----------
主持人:
今天的会议就到此为止啦,非常感谢迟卉老师的配合和大家的积极创作,稍后我们会将后续活动的相关信息发在群里,再次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